奚氏外科流派诊治糖尿病足溃疡的辨证论治特色
奚氏外科流派诊治糖尿病足溃疡的辨证论治特色。奚九一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脉管病专家,也是奚氏外科的创始人。他认为糖尿病足溃疡“虚是本、邪是标、瘀是变、损是果”,病理因素责于湿、热、毒、瘀,创立了“因虚致邪、因邪致瘀、祛邪为先”的学术理论。1987年首提糖尿病足溃疡“筋疽”的病名,根据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皮肤、神经、肌腱、血管、趾骨等组织的不同变性及其主要发生机制,将其分为五大病症类型,以肌腱变性坏死类型(筋疽)最为多见,占临床80%以上5-7]。他认为筋疽之发病源于年高肾肝渐衰,久消气阴内耗,气不化湿,阴不养筋,故日久筋损腐毒为疽。其特征:患部呈巨形肿胀性湿性坏死,患足血供良好,病变主要发生于趾、跖、踝、小腿等部位的肌腱、筋膜,发生变性、坏死、腐败、感染,坏疽始终不发生缺血性的干性坏死分解脱落(脱疽)的现象。
治疗上,奚老强调分期辨证的原则,将筋疽分为急性发作期、好转缓解期、恢复期三期,认为筋疽的急性发作期应“急则祛邪为先”“祛邪与扶阳并重”,先清解湿毒,扶助阳气,温清并用,局部则应及早清创。对于筋疽的用药要“不泥于瘀,不惑于虚,不迷于寒”,急性期重在祛邪,祛邪药选用要针对病证,要集中药力,最忌过早用大量活血药攻瘀,同时认为虚寒是脉管病的共同病机基础,在祛邪的基础上早期使用温阳之品,可缩短病程。好转缓解期则遵循“缓则益气养筋康复”的治疗原则,临证善用益气、养阴、通络之品。
外治法上创立“奚氏清筋术”,认为筋疽的清创不同于脱疽,“宜早不宜迟”,强调清创中对于肌腱、筋膜、腱鞘等的处理,应及早、彻底清除已腐之筋,防止湿热毒邪循筋蔓延。对于脱疽患者不能盲目地行清创术,遵循“宜迟不宜早”的原则,先予活血化瘀、扶阳益气之品,待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再行蚕食清创。
柳国斌、曹烨民等是奚氏外科流派第二代传承人。柳国斌认为糖尿病足溃疡发病重点在于虚、瘀、热,在继承奚九一学术思想的基础上,根据病邪在疾病过程中引起病理变化的不同,将邪气分为致瘀之邪和诱病之邪,致瘀之邪病久难去,而诱病之邪新生易消。
新瘀与旧瘀治法有别,新瘀是指病程短、邪盛而瘀血不断加重者。旧瘀是指病程长,邪去或邪未净,瘀血虽在但不加重者。用药上主张新瘀应祛邪为先,遣药宜消宜凉。旧瘀当扶正为主,施药宜补宜温。在诱病之邪中,重视风、湿等病理因素,治疗上善用祛风燥湿之品。
外治法上,提出安“外(疮周)”攘“内(疮面)”外治新理念,临床善用包括中药箍围、溻渍、清筋术等中医外科十二项技术的特色外治方案,取得显著疗效。曹烨民认为糖尿病足溃疡之脱疽因“三消内损、邪毒阻滞”而生,邪毒可为寒湿、湿热、热毒、痰阻、血瘀等变生内外诸证,终成坏疽。筋疽则为外感湿热、瘀血阻络、气阴亏虚的“湿郁筋损”之证。治疗筋疽善用整体清法,急性发作期以清热、利湿、解毒为主,方选黄连解毒汤、茵陈蒿汤等,联合祛腐清筋术外治。好转恢复期以养为主,治以益气滋阴养血,常用生脉饮、六味地黄汤、八珍汤,联合蚕食清创术外治,临床取得良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