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舌诊特征性表现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学习摘要
1、舌为脾之外候
脾主肌肉,舌属肌性器官是肌肉之体,与脾脏关系密切。《灵枢·经脉》云:“唇舌者,肌肉之本也。”“肌肉软,则舌萎人中满。”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主统血,舌体的荣润依赖人体充足的血供与精微物质的充养,在人体诸多脏腑中唯脾胃与舌的关系最为密切。《灵枢·脉度》云:“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若人体脾胃虚衰,胃不能腐熟水谷,脾不能运化水谷,导致气血失充、神机失养,则会引起内外杂证的出现。若脾胃为发病之上源,诸病之先导,则人体消化系统症状更为明显。同时因舌为脾之外候,疾病的外在征象在舌象的反映上就更加突出。杨云峰《临症验舌法》云:“凡内外杂证,亦无一不呈其形、著其色于舌。”故外在的舌象变化从疾病发展的角度上讲反映的是疾病的寒热阴阳属性、客居部位与病位的浅深,从人体抗邪的角度上讲反映的是脏腑的虚实与气血的盛衰。
2、苔乃胃气之蒸熏
注解《叶香岩外感温热篇》中谈到:“舌苔如地上初生之草……邪入胃则生苔,如地上生草也。然无病之人常有微薄苔如草根者,即胃中之生气也。”人之初即有胃气,舌苔是在人体通过阳气对阴液物质的蒸化作用下夹胃中浊气上蒸舌体而成。舌苔的厚薄、颜色变化是人体消化系统功能强弱的体现。《辨舌指南》云:“苔乃胃之明徵。”脾胃素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则苔失产生之源致舌苔偏薄。邪入脾胃,脾胃运化失健,则舌苔厚腻,诚如《辨舌指南·辨舌之苔垢》云:“苔垢薄者,形气不足,苔垢厚者,病气有余。”同时舌苔的有根与否更是胃气盛衰的重要体现,刮之不去为有根说明患者胃气尚存,刮之苔净说明患者胃气衰败苔不能续生,无根苔临床中多见于胃癌、十二指肠癌等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受放化疗及肿瘤细胞侵袭影响,患者正气虚极,胃气大损,不能上潮接生新苔,从而出现无根苔的情况。
3、内外相引,经络相连
舌居口腔中央,脾胃居人体中焦,脾开窍于口,脾胃与舌在人体位置属性上有一定关联。舌乃肌肉之体内蕴经脉,血供与脉络丰富,借助人体气化与循环功能与脾胃内外相引,经脉相连。《灵枢·经脉》言:“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灵枢·营卫生会》言:“上焦出于胃上口……上至舌,下足阳明”。说明脾胃与舌关系密切,因脾胃与舌有经络相连的特殊内在关系,以脾胃疾病为代表的消化性疾病其病情将最先体现在舌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