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诚顺和中医馆

名中医 好中药

武汉市医保定点单位  国医大师路志正中医养生实践基地  中医外治经络理疗调养中心

中医临床对肠粘连从气虚论治从气滞论治从血瘀论治从血虚论治的方法什么?

  中医临床对肠粘连从气虚论治从气滞论治从血瘀论治从血虚论治的方法什么?中医临床根据肠粘连临床表现,结合舌苔、脉象,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尤重气血辨证。早在《黄帝内经》中,气血理论就被提了出来,《黄帝内经》记载“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可见气血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为各脏腑功能活动所产生,并指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后世气血理论得到了很多名医名家的继承发展,如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记载:“病变不同,一气之通塞耳。”可见无论何种疾病,调和气血,则百病皆愈。明清时期,气血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充实,其中以王清任为代表,主张“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无论外感内伤……所伤者无非气血。气有虚实……血有亏瘀”。根据肠粘连的临床特点,认为其形成责之于气血,手术创伤导致机体气血紊乱,或气虚,或气滞,或血虚,或血瘀,终使疾病形成,因而治法当以调理气血为主,即调理气机、活血化瘀、理气通腑之法,并随证加减:


  1、从气虚论治

  “气为血之帅”,“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气能生血、行血,气虚则生血不足,致气虚血虚。根据“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的观点,气虚则行血无力,易致血瘀,即气虚血瘀,因“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故出现一系列症状。患者常表现为神疲乏力,腹部隐痛时作,少气懒言,大便或干或溏,舌淡,苔薄,脉细或细弱。辨证属气虚血虚、兼夹血瘀。治法应予补气养血活血为主,随证加减,方选参苓白术散或四君子汤配以活血养血之药。药后患者腹痛等诸症常能明显改善。

  2、从气滞论治

  肠粘连患者因疾病反复发作,病痛缠身,常心理负担较重,情志抑郁,《杂病源流犀烛》记载七情除“喜之气能散外,余皆足令心气郁结而为痛也”,气机郁结,气滞则血瘀,局部脏腑不得荣养,故有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患者常见腹胀明显,或有胀痛,平素情志不畅,舌有紫气,脉弦或涩。辨证属气滞血瘀。治予理气止痛,配以活血化瘀之药,同时嘱患者调畅情志。方予柴胡疏肝散、暖肝煎加减,配以桃仁、红花、郁金、赤芍等活血化瘀药。

  3、从血瘀论治

  认为肠粘连患者病情反复发作,日久难愈,“久病必有瘀”,且手术因素、气滞、气虚等均可致瘀。故瘀血常贯穿疾病始终。患者常见病程日久,腹痛反复发作,疼痛较剧,且有定处,或伴有便秘,舌有紫气或瘀斑,脉涩。证属瘀阻肠络。治疗应予活血化瘀为主,方以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加减。肠粘连患者多有明显纤维组织增生,一般的活血化瘀药常药力不及,故加莪术、三棱、乳香、没药等以增逐瘀之效。

  4、从血虚论治

  肠粘连患者多见血瘀,瘀血不祛则新血不生,易形成血虚。且患者手术耗伤气血,气虚生血乏源亦致血虚,使脏腑组织失养。患者常见面色无华或少华,精神不振,腹部隐痛,舌淡,脉细弱,辨证属气虚血瘀证。治当补气养血为主,兼以活血,方拟四物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中医辨证施治肠粘连,重在调气血,病证结合,要达到治疗目的,必须使周身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瘀,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或重调气,或重调血,使二者调和,则诸症可除。此外,肠粘连患者尚需注重情志、饮食等调理,方能收到显著疗效。

温馨提示:网站已加密,保证您的隐私安全,提前预约可免排队等候。 

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部在线预约挂号平台

鄂ICP备2024048673号-4
微信客服
手机微信:18627730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