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探讨
临床上导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有很多种,临床上常见的病因主要有感染、骨髓纤维性病变、骨髓异常增生等等,只有确定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以后才能够对症治疗。在西医临床上常规应用的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对本病有一定疗效,但存在副作用大、病情容易反复等缺陷。
而中医药在本病的治疗上存在明显优势,特发性血小板症应归属于中医“血证”、“衄血”、“虚劳”范畴,其病机主要在于脾肾二脏,脾虚气弱、脾肾阳虚为本,血溢脉外、瘀阻脉络为标,其病位在脾肾和肌肤。具体治疗方面,中医讲究辨证论治:
1、如针对气血两虚型,可治以益气补血,益气以补益脾气为主,补血以补肝血为主。而偏气虚的以归脾汤益气养血,气血两虚型用八珍汤气血双补。
2、气阳,气阴两虚型,治疗则用益气养阴汤,酌加清热解毒之品,扶正与祛邪相结合。
3、脾肾阳虚型治疗,则用温阳汤,即温脾阳、壮肾阳、补气血之法。
但在临床过程中不难发现除脾气虚弱、脾肾阳虚、瘀阻脉络这一关键病机外,常常兼挟有其他证候,故在临床应用中医中药治疗的过程中,绝不能拘泥于一方一法,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灵活辩证、精确施治才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本文版权归网站所有,转载请联系并注明出处:
https://www.whcshzyg.com//article-detail/WeL37d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