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失语、吞咽困难等中风症状发病突然越早治疗越好,采用针刺治疗显奇效
中风发病骤然、变化迅速,有“风性善行而数变”的特点,故而得名,又称“卒中”“薄厥”“仆击”“偏枯”“大厥”等。《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日:“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认为大怒使阳气亢盛,血随阳气上冲犯脑,发为薄厥。《素问·通评虚实论篇》提出:“肥贵人多发仆击、偏枯之疾。”中风病位在脑,与肝、肾、心、脾等多脏相关。由于风、痰、瘀、火(热)、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引起气血逆乱、肝风内动,肝风挟痰夹瘀横窜脑脉,致脑脉瘀阻不通而发病。
风痰瘀阻证是中风常见证型,此证型发病率高于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和痰热腑实证。中医采用针刺治疗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常取穴百会穴,在人体穴位中位置最高,又称“三阳五会”,可治疗头面不适,《针灸甲乙经》载其可治疗“顶上痛,风头重,目如脱,不可左右顾”。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针刺患侧上肢手阳明经穴(肩偶、曲池、手三里、合谷)和患侧下肢足阳明经穴(伏兔、足三里、丰隆)可疏通阳明经气。丰隆为治痰要穴,《医学纲目》指出丰隆穴可治疗“诸痰为病,头风喘嗽,一切痰饮”。
脐腹灸是一种借助灸盒在腹部施灸的温灸器灸法。脐腹灸治疗的中心部位为神阙穴,施灸范围涵盖了任脉的关元气海、神阙、下脘、中脘、上脘穴,两侧足阳明胃经的天枢穴,可调理中、下二焦,不但具有扶正固元、调理脾胃、运化水湿的作用,还可调理肝肾,平息肝风,通经活络,则瘀血自除。药物贴敷借助药物的外治作用和经络腧穴的共同作用治疗中风诸症,劳宫、涌泉二穴相配可交通心肾、疏通经络、利窍开音,有利于恢复患侧肢体的感觉运动功能。
地点: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部(中南馆武珞路442号,街道口馆珞喻路39号)
服务热线:027-87878466,微信(手机同号):18627730962
移动官网:http://m.chengshunhe.net/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异议等请联系后台删除。本文仅作为科普参考,具体病症判断和用药方法请找医生咨询。分享本文的目的是传播和学习交流中医药文化。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文所涉及的方药不可盲目自行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