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证型分析及辨证论治的方法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证型分析及辨证论治的方法。中医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以肾虚为本,痰湿瘀阻为标,虚、痰、瘀贯穿本病的全过程,并影响着病情的发展。因此治疗本病时当从肾论治,兼顾肝脾,扶正祛邪。补肾疏肝兼化瘀祛痰为其基本治疗方法。用药又当以温平为主。该病中医证候复杂多变,在临床中又当辨证用药。
1、肾虚为本,血瘀痰湿为标
肾虚血瘀证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常见证型,其次为痰湿证、肾虚痰瘀证。从用药类别来看,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用药以补虚药为主,其次为活血化瘀药、化痰祛湿药。本病以虚为本,血瘀、痰湿为标,病位最常涉及于肾。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殖,寓元阴元阳,为先天之本。《傅青主女科·调经》云:“经水出诸肾。”肾气充盛是天癸的必要条件,肾虚则会导致机体气血阴阳失调。如肾阳不足,火不暖土,必致脾阳不振,脾肾阳虚导致机体水液运化失常,湿聚成痰,痰湿又可致机体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瘀。痰瘀互结,壅闭冲任、胞宫络脉,气血运行不畅,可见闭经、不孕。痰湿壅盛,膏脂充溢于形体,故肥胖。湿为阴邪,易伤阳气,久则损及脾肾,故痰湿进一步导致肾虚加重。痰湿黏滞,病程长且缠绵难愈,故可见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病程缠绵,难以治愈。因此,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时,当着重从肾论治,兼以祛瘀化痰。
2、补肾兼以疏肝健脾
肾为先天之本,主调节全身水液代谢。脾为后天之本,运化水液。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三脏功能失调可致痰湿、血瘀。痰湿又易阻气机,气不行则湿不化,胶着难解。《景岳全书》云:“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惟畏土,故其治在脾。痰之本,无不在肾。”叶天士云:“女子以肝为先天。”故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过程中当以补肾为先,兼顾肝脾。
肝、脾在本病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肝能疏通、畅达全身气机,使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若肝失疏泄,气机郁结,导致津液疏布代谢障碍,形成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又肝郁易克脾土,导致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肝肾同源,肝郁化火灼阴,则见肾虚。
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理气药以香附为多,化痰祛湿药以茯苓为多,补肾药以菟丝子为多,本草纲目》云:“香附,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专属开郁散气。茯苓能利水渗湿、健脾,《世补斋医书》云:“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菟丝子补肾益精。当归补血调经、活血止痛,为补血之圣药,活血行瘀之要药。故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时,当归、茯苓、香附、菟丝子可作为基础药。
3、扶正兼祛邪
祛邪先扶正,邪祛而不伤正。本病以虚为本,因虚致痰、致瘀,虚实夹杂,成为虚、痰、瘀共存的病理状态。本研究表明,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有以下用药规律:
①补虚药最多,其次为活血化瘀药、化痰祛湿药、理气药,补虚药物又以补阳药物最多。
②药性以温为主。
③药味以甘味最多,其次为辛、苦。补虚药物能补虚扶弱。温性药物属阳,具有温里散寒、温阳利水、温经通络之功。
甘味药入脾(属阳),能补、能和、能缓,《灵枢·终始》指出:“阴阳俱不足……可将以甘药”,说明甘味药可以治疗虚损病。辛能散、能行,苦能泄、能燥,此两种药味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起到调畅气机、活血化瘀及祛痰化湿的作用。
统计发现补肾阳类药物以菟丝子、淫羊藿、巴戟天、续断、紫石英等为主。补肾阴药物以枸杞子、女贞子、墨旱莲为主。补血药以当归、熟地黄、白芍为主。补气药以甘草、白术、山药、党参、黄芪等为主。活血化瘀类药物以川芎、丹参、牛膝、桃仁为主。祛痰化湿药以茯苓、苍术、半夏、胆南星为主。因此,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时,上述药物可作为常用药。